

海外深造|开拓视野 体验世界-英国微留学燕理艺术学子感悟
英国留学之旅——感悟篇 Great journey 旅 途 来自景观2403班邢育宁同学与景观2301班张乐水同学,结合他们在英国微留学期间的亲身经历,从课程特色、文化体验以及实践收获等多个角度,分享了他们的感悟与心得。两人将这段独特的学习旅程娓娓道来,不仅展现了异国课堂的魅力,还生动描绘了他们如何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汲取养分,并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化作成长的动力。他们的分享为在场的每一位同学带来了启发与思考。 “行走在英伦艺术间,触摸艺术与文化的温度” 在英国微留学的这段宝贵时光里,我宛如置身于一场文化与艺术的盛宴,全身心沉浸其中,每一幕体验都化作璀璨星辰,点缀在我记忆的浩瀚苍穹,闪耀着永恒的光芒!踏入大英博物馆,那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妙之旅,我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人类文明宝库的大门。古埃及的罗塞塔石碑,带着岁月的斑驳痕迹,静静伫立,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人类智慧破解文明密码的象征! 布莱顿小镇则像一幅明快的印象派画作。彩色的乔治式建筑沿海边排开,如同打翻的调色盘,海风裹挟着咸湿的气息掠过街头艺人的小提琴声,与岸边的旋转木马、复古咖啡馆相映成趣。这里没有伦敦的厚重,却有着市井的鲜活,连墙角的盆栽都摆得充满设计感,让我明白“艺术生活化”从来不是一句空话。而小镇不远处的七姐妹白崖,更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洁白的 chalk 悬崖在蓝海碧天间绵延,海浪拍打礁石的轰鸣与崖顶随风摇曳的野花,构成了最壮阔的视觉交响——原来最震撼的艺术,或许就藏在未经雕琢的自然里。 景观2403班 邢育宁 “在国王学院思想的共振与碰撞” 在留学的过程中,伦敦国王学院的心理学课堂上,决策科学课程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教授在第一节课就抛出了“决策金字塔”模型,剖析人类如何被“确认偏差”和“现值偏差”无声操控——我们总在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又常为短期诱惑牺牲长远利益。课堂并非单向灌输,而是充满思辨的激荡。当Cotier老师抛出开放式问题时,四人小组常陷入激烈辩论,甚至出现“四个答案”的分歧。我们在相互指正中逼近真理,这种思想交锋的酣畅淋漓,让我体会到知识生成的动态之美。而Fiona教授对“黑色幽默疗法”的阐释更令人耳目一新:她播放抑郁症患者用自嘲漫画纾解情绪的视频,证明笑声——哪怕是模拟的——也能撕开阴郁的裂口。这种将理论锚定于真实痛点的教学,让心理学极度升华! 踏入宛若希腊神殿的博物馆中庭,千万年文明在玻璃穹顶下汇聚。古埃及馆里,一具沙漠出土的裸身木乃伊令人心悸——千年风沙蚀尽血肉,嶙峋骨骼诉说着酷热中的死亡。而内巴芒墓室的壁画却生机盎然 夕阳漫过泰晤士河,大本钟的钟声沉入暮色。归途飞机舷窗外云海翻涌,课堂的哲思、石雕的凝视与街角的笑靥在脑海中交织。这十五日的微留学,仿若在时空经纬间穿梭的梭,将伦敦的金箔与尘埃,织成灵魂里一块不熄的碎片。 景观2301班 张乐水 通过分享两位同学海外微留学的感悟,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了解真实海外短期学习项目的窗口。我们相信,每一次微留学的经历都是一颗播撒在心田的种子,它将在同学们的人生旅程中生根发芽,开出绚丽多彩的花朵。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勇敢迈出探索世界的第一步,在跨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发现自我、提升自我。同学们能够从中更具体地认识微留学的学习内容、生活细节,以及可能遭遇的文化差异。未来,学院将持续支持并举办此类经验交流活动,助力更多学生拓宽国际视野,为其今后的学习与发展积累多元化的优势与指导。 文字来源 | 媒介2406马梓恒 图片来源 | 媒介2406马梓恒 图文排版 | 媒介2406马梓恒 责任编辑 | 媒介2204李亚鹏 指导老师 | 卢丹宇 王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