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院新闻

燕京理工学院艺术学院2023学年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各学生班、团支部:

寒假将至,为引导我校广大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服务基层群众,促进我校德育实践工作有序开展,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激励人的作用,形成实践育人长效机制,经研究,决定开展2023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伴随同学们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

一、活动主题

“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

二、参与对象

艺术学院2020-2022级全体学生

三、开始时间

2023年1月4日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内容

01度过一个研学二十大精神的寒假

聚焦党的二十大,把握时代脉搏,开展学习调研类实践。通过研究伟大变革、开展党史教育、组织专题宣讲、寻访优秀党员、调研红色足迹等形式,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做会议精神的宣讲者,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青年之声传唱时代强音,以昂扬姿态奋进新征程。

02度过一个深入基层调研的寒假

动员学生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网络平台的作用,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乡村振兴等领域入手开展社会调查,常态化开展“云组队”、“云调研”、“云实践”等活动,形成乡村调查报告等实践成果。

03度过一个“返家乡”实践的寒假

紧紧围绕“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青年化”的阐释,通过学生家乡为纽带,把《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报道作为社会实践行动指南和生动教材,引导大学生通过返乡实践,开展政务实践、企业实践、公益服务、社区服务、乡村振兴、兼职锻炼等活动。

参与同学需要关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和家乡所在地的省、地市、县区的团组织微信公众号,阅读“返家乡”系列相关推文。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平台”-“返家乡”栏目入口登录“返家乡社会实践岗位对接系统”,按分类、区域搜索岗位信息,确认选择合适的岗位后,填报并提交报名信息,等待审核和系统提示信息,按信息指示开展后续操作。通过双向选择方式录取。返乡后按照当地团组织和用人单位要求,及时了解岗位、认知岗位、适应岗位,加强学习,高质量完成岗位任务;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保守秘密,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积极主动参与具体工作,彰显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责任担当。

04度过一个感恩家人的寒假

进行“感恩父母”家庭活动,以感恩父母、回报家庭为导向,鼓励返乡学生为父母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向家人汇报一下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陪父母聊聊天交流一下感情,为父母减一分辛劳、送一份亲情、添一份温暖,感恩父母的抚养和培育,树立成人意识,争做有责任感的家庭成员。

05度过一个重返母校的寒假

以感恩母校,宣传燕理为导向,回到高中的学校并结合自身大学生活的经历和感想,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当今大学生活的真实面貌。做一次奉献,感谢高三恩师为老师打扫办公室,整理办公桌并诉说对老师的感恩之情,向他(她)道一声感谢;做一次使者,搭建一座桥梁;开一次班会,交流大学梦;推一个特色,向高三学生介绍我校优越的办学条件、国际化特色培养等,激发学弟学妹们对我校的向往,引导学弟学妹们关注、报考我校。与学弟学妹分享学习方法和高考志愿填报经验,让高中的学弟学妹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鼓励他们奋发努力,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06度过一个宣传家乡奋斗故事的寒假

组织学生探究家乡特色文化,用好家乡丰富资源,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家乡在党的带领下发展建设的奋斗故事,包括但不限于红色革命故事、改革开放故事、脱贫致富故事、绿水青山故事、移风易俗故事等,主体可以是地区、群体或个人。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特别是生动活泼的理论宣讲、文化宣传和网络直播等活动,可拍摄短视频、照片,人物访谈、文字记录等多种方式讲好家乡生动故事,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五、征集要求

本次共有以上六个主题可进行选择,要在六个主题范围内进行选择和报送材料。

文字要求:约200字左右,统一宋体小四字号,内容真实有心意、积极向上,表述流畅,符合当代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现出正确价值观。

图片要求:至少三张照片(第三视角拍摄);所提交照片主要应反映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或成果,照片要尽可能体现出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存为JPG或JPEG格式;照片上不得有水印、签名或边框。

视频要求:必须具有现场实践内容,最好有相应的滚动字幕进行介绍。实践活动过程中,至少提交1个活动视频,视频要求画面清晰、不变形、无杂音,长度3分钟以上,分辨率不小于720×576像素,画面宽高比例4:3或16:9,格式为FLV或者MP4,不能完全以照片组合代替视频。

六、投稿方式:

各位导员负责人收齐后统一发到寒假社会实践对接群。

图文排版:媒介2105高晓靖

责任编辑:品牌2104胡子怡

新媒体运营:媒介2205李欣悦

指导老师:张静祎 王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