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报||燕京理工学院艺术与科技学子获香港当代设计奖 4 银 2 铜
近日,第四届香港大学生当代设计奖评审结果揭晓,我校艺术学院学生共创团队共获4 项银奖、2 项铜奖。其中吕栗澎、潘配奇、张艳红、张佳枫、郭晓丽、李科、王莹、周雨桐、廖玉婷 8 位同学摘得银奖,刘新、罗淇等 2 位学生获铜奖,为我校赢得了荣誉。本次大赛指导教师,由沈宏院长与陈旺老师,及艺术与科技的教师团队徐娜老师、尚一男、李昭然等教师共同指导。参赛作品分为命题设计——科技与和平、美术创作和自由主题三类。
香港当代设计奖由香港艺术发展局、香港美术设计协会主办,香港中文大学承办,面向香港、大陆、台湾、澳门四个地区进行赛事征稿。赛事面向香港、大陆、台湾、澳门四个地区进行赛事征稿。本届大赛共征集到来自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双一流”艺术院校 27337 件有效作品。大赛共有 1997 件作品获奖,其中金奖 27 件,银奖 53 件、铜奖 366 件、优秀奖 579 件、入围奖 972 件。本次大赛竞争激烈,铜奖获奖率仅为 1.3%,获奖实属不易。本届赛事旨在提高各地区艺术家、美术家、设计师之间的交流以提升设计、美术创作的整体水平。比赛结束后,将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香港当代设计奖成果汇报展及颁奖典礼。
艺术学院坚持以美铸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沈宏院长的带领下,燕京理工学院艺术与科技指导教师团队历时 3 个多月,并积极组织,精心指导,师生共同努力下使得参赛作品富有感染力,同时立意新颖、表现形式独特。其中,银奖作品《数字乡村振兴视角下河北西柏坡红色文化符号-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通过在地文化的提取,开发数字 IP,通过艺术与科技推动数字乡村振兴;银奖作品《冬奥三祖文化数字文创数字仿真设计开发》,利用数字空间的叠转相加,创作出富于燕赵文化精神的当代空间艺术样式,展现了独有的冬奥文化历史溯源的艺术与科技文化内涵。
燕京理工学院艺术与科技专业学子在第四届香港大学生当代设计奖部分获奖作品
本次获奖的师生共创团队,来自燕京理工学院艺术与科技专业团队,本专业目前设有数字 IP 文创设计和数字会展设计两个方向,一直以来,燕京理工学院艺术科技专业非常重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本次积极参加的香港设计奖交流与设计竞赛,一方面使师生获得了专业国际交流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能把中国传统文化内容融入艺术与科技的设计表现之中。对于我校艺术与科技专业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有重要意义。近两年通过结合艺科学生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能力培养,学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燕京理工学院艺术与科技专业学生先后获得:国家教育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级奖,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奖,河北省大学生创新方法等级等多项重要成果奖励,为艺科学生的良好就业和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未来艺术与科技专业将以“着眼艺科融合,推动跨界教学,打造创新实践,重建设计人文”的人才培养模式。
燕京理工学院艺术与科技专业,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积极动员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技能大赛及各类创新创业赛事活动,精心指导学生通过备赛参赛过程,扎实培养创新实践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通过本次竞赛培育和探索学生的国际化审美、商业意识、交叉融合、创新思维、以及艺术与科技整体项目的构建,充分调动了艺术学子的创作热情,培养适应艺术与科技相关领域的时效型、技术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体现了燕京理工学院艺术与科技专业教师在教学课程中,结合赛事设计主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次获奖的学生也有深刻体会,并表示:我们会本着“卓越,创新,和谐”的学习态度,在艺术学院师生共同努力下,从点滴做起,脚踏实地、继续努力学习艺术与科技专业技能,充实自己,提升自己,迎接新挑战,取得新成绩。
图文来源艺术学院教师陈旺
网络运营:媒介2204王宣懿
责任编辑:家电2005王怡宁
新媒体运营:媒介2205李欣悦
指导老师:王娱